當下污水處理系統正不斷完善,因此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工藝技術也必須面向更高的層面。在污水處理中,通過改良型AAO工藝對污水處理廠進行設計施工,運用更加高效穩定的污水處理系統對城市污水進行排放前處理,實踐證明其運行效果明顯,排放水質穩定達到排放標準,具有極大的環境以及經濟效益,值得提倡運用。
改良型AAO工藝將缺氧池置于厭氧池之前,來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、0~100%的進水和100%~300%的硝化液回流進入缺氧階段,回流污泥和混合液在缺氧池內進行反硝化,去除硝態氮,再進入厭氧段,保證了厭氧池的厭氧狀態,強化除磷效果。生化池進水采用堰門調節,30%~50%來水進入缺氧區,70%~50%來水進入厭氧區,兩點進水的方式,使得缺氧段污泥濃度較好氧段高出近50%,分段進水系統比常規法具有較多的污泥儲量和較長的污泥齡,從而增加了處理能力;單位池容的反硝化速率明顯提高,反硝化作用能夠得到有效保證。在不同進水水質、不同季節情況下,根據生物脫氮和生物除磷所需碳源的變化,調節分配至缺氧和厭氧段的進水比例,反硝化作用能夠得到有效保證,系統中的除磷效果也有保證。
污泥脫水機房土建設計規模為4.5×104m3/d,平面尺寸為34.00m×15.00m,設計3臺污泥脫水機位置,一期工程安裝帶式污泥脫水機2臺,預留1臺機位供二期工程,帶寬為2.0m,單機處理能力為20~40m3/h,污泥脫水機配套設置污泥螺桿泵2臺、沖洗水泵2臺。設計脫水前污泥含水率為98.5%,脫水后污泥含水率為80%;脫水機運行時間為6~8h/d。
絮凝藥劑采用高分子聚丙烯酰胺(PAM),加藥量按干泥量的0.4%考慮,采用全自動絮凝劑制備、投加設備,數量1套,配藥能力3~5kgPAM/h,藥劑濃度為0.1%~0.5%。
污泥脫水機房旁設污泥斗,有效容積為30m3,2臺污泥脫水機的污泥匯集至1臺水平螺旋輸送機,再經傾斜螺旋輸送機提升進入污泥斗,由污泥斗底部的電動刀閘閥控制,重力落入運泥卡車中,泥餅外運,經堆肥處理實現無害化處置。
您可以分享到朋友圈,讓大家更多的了解瑞茲科技: